返回首页

中国物流行业的四大发展趋势

Oct 15, 2021 1:59:54 PM

       2016-2019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物流业,足见政府的高度重视。未来物流行业的走向如何,据行业内专业人士分析,中国物流行业未来发展将呈现四大趋势。


趋势一:物流行业将迎来政策的春天

若物流运行更有效率,则成本有足够的下降空间,因此物流业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促进经济提质增效。这使得政府更加重视和推进物流业的发展,因此物流业也受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关注:从宏观层面看,国家陆续提出了跨区域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等一系列区域经济规划,利于跨区域物流的发展。

从政策层面看,自2013年3月至今,多个政府部门已发布多项文件,有综合性的指导意见,也有专项性的园区规划、信息互联、绩效考核、税收改革等,凸显政府决心。

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回顾2018年的工作中指出,全面推进“互联网+”,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改造传统产业。深入推进简政减税减费。同时,在2019政府工作任务中,也明确指出,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灾害防治、民用和通用航空等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趋势二:规模化、科技化、专业化将是趋势

物流行业既有的粗放增长和简单服务不可持续,也无法在产业结构调整和改变发展方式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因此,《规划》积极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重组、协作联盟等方式做大做强,也明确了要完善法规制度和规范市场秩序。

我们认为物流行业将进入一个兼并收购期,利于我国物流市场结构逐步从分散走向集中,形成“零而不乱、散而有序”的新业态:

1、生产企业

效率较高的内部物流逐渐独立,演变为专注于某个产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而效率不高的内部物流逐渐被淘汰,外包给第三方物流。

2、物流企业

不规范或经营不佳的公司被淘汰,此外还能承接部分生产企业的外包业务,网络型、高效率的物流公司将获得兼并收购和承接市场份额的发展机会。而专业化体现在子行业运输的专业性。

因此,为鼓励无车承运物流创新发展,加快完善与新经济形态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提升服务能力,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交通运输部在全国开展道路货运无车承运人试点工作。推进无车承运人试点,有利于去掉运输的中间环节,提升物流行业效率,降低空驶率,减少运输成本。

趋势三:第三方物流普及,供应链应运而生

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

因此第三方物流又叫合同制物流,第三方物流公司,在过去几年发展迅速。其一是规模效应明显,成本低;二是在选址、库存管理、精益生产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灵活性;三是使得公司能够集中于它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下游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第三方物流公司开始参与到客户更多的业务环节,服务范围逐渐扩展,从合同物流向虚拟生产、物流金融等拓展,升级为第四方物流,即供应链物流。

供应链物流发展优势:

一是发展空间巨大。中国物流现状落后,但经济的转型、升级倒逼物流行业快速发展,从第三方物流的渗透率看到,我国物流业发展空间的巨大。二是赢利点有望增加。目前,部分物流公司开始涉足物流规划和信息服务,但目前仅仅是探索阶段,并未给公司带来高额回报。展望未来,信息和规划有望成为供应链公司的两大新增盈利点。

趋势四:大数据的应用,智慧物流是发展方向

大数据作为国家战略,“十三五”期间将受到政策重点扶持,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要求在政府层面推动大数据应用。

在物流行业等需求的推动下,大数据产业迎来年均逾100%的增长率,市场规模将达百亿级别,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智慧物流将是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向。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成熟,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顺应“互联网+物流”趋势崛起的货超多等新兴服务平台已经能够实现车货智能匹配、货物状态实时跟踪、精准货物推荐等服务功能,注册用户、交易数量等业务指标也随着大数据产业发展呈现翻倍增长态势,向着生态化智能化产业链的目标发展。

同时,对于“大数据”技术的充分应用,物流路线、选址及仓储等,都有望得到进一步优化,从而达到即时服务的终极目标。而通过无车承运人全局政策加强推动,税务政策将更加明朗。目前,无车承运人的相关法规和标准仍在讨论和完善中,而一旦出台,意味着无车承运人在中国的法律地位得以明确,制度全面放开,不再设限,企业只要符合相关准入条件,就可以申请成为无车承运人。无车承运人试点工作已经开启了中国物流业黄金期。

在未来,无车承运人的规模化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行业的应用将会更加普遍,满足复杂多样的供应链物流需求,符合更多的物流运输模式,具有创新发展的无车承运人平台才更有竞争力。